.
復活與重生
愛因斯坦有一句著名的言論說:“上帝是不會擲骰子的。”
是說這個世界是統一的、和諧有序的、是遵循因果律的,上帝只賦予了人類靈魂,在人類的靈魂裏有自由意志,但也有四商和性格的差別。
在《我的世界觀》這本書中,愛因斯坦用了好幾篇文章來闡述他的宗教觀,解釋宗教與科學的關係。
愛因斯坦說:“有某種東西是我們無法洞察的,只能以某種最原始的形式,才能把握那最深奧的理性和最燦爛的美,這種認識和情感構成了我的真正的宗教情懷。”
他同時強調,只有從這個意義上講,他才是一個具有深沉的宗教情懷的人。
愛因斯坦告訴人們,對他來說,能覺察生命和意識的永恆奧秘,瞭解現實世界的神奇結構,領悟自然界展現出的理性,哪怕只能得到其中極小的部分,也心滿意足了。也就是說,愛因斯坦承認,人類現有的理性是無法完全洞徹宇宙人生的奧秘的。
我們知道,現代科學的所有理論體系,是以公理為基礎的。所謂公理,是指依據人類理性的不證自明的基本事實,經過人類長期反復實踐的考察,不需要再加以證明的基本命題。舉兩個例子,第一個:經過兩點,有且只有一條直線。第二個:有因必有果,有果必有因。這兩個都是公理。
公理是一切定理的基礎,定理是需要通過邏輯的方法被證明的。
因果律就是公理,是一切科學和哲學的理論基礎,沒有因果律,所有的科學定理和哲學理論都無法建立。
因果律,表示任何一種現象或者事物都必然有其原因,即“物有本末,事有終始”,也就是說,任何一種結果和現象都是由因緣和合而生。因果律也可以稱為緣起法則,有以下三大特徵:
一、果由因生:無因不能生果,有果必有其因。原因必定在先,結果只能在後,二者的時間順序不能顛倒。
二、事待理成:客觀現象之間的關係,它是客觀存在的,並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,在事物中有其普遍的規律性。如生必有死、聚必有散、合必有離、成必有壞,這是必然的法則。客觀事物之間聯繫的多樣性決定了因果關係的複雜性。
三、有依空立:所謂“生”,就是從無到有,所謂“滅”,就是從有到無。任何事物的產生,都是建立在空無的基礎上的,都是先無後有的。任何事物的消亡,都是建立在逐漸變化的基礎上的,都是漸變到空無。
任何事物的存在都具有上述三個特徵。
到
头了